转: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务办 2025-02-28 10

    请有意申报老师于3月16日将申报表和汇总表电子稿发学院教务办邮箱jsjxyjwb@zjnu.edu.cn,申报书纸质稿一份交学院教务办28-415。


各学院:

为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培育教学改革成果,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本年度教学改革项目设置专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题、课程教学改革专题、项目制教学改革专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初阳专项四类。

(一)专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题

为全面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变革趋势,本专题以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促融合为核心理念,围绕AI赋能、学科交叉等关键路径,着力构建具有前瞻性、示范性的专业人才培养范式。各专业应结合自身定位,强化专业特色,注重成果转化,形成可推广的改革经验。现面向学院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系/专业主任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1.AI赋能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AI赋能专业教育教学创新提质的探索与实践等

2.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如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等)

3.新工科(如“智能+”工科课程模块重构研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校企协同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研究等)

4.新医科(如智能医学应用研究、“医学+X”交叉科研育人研究等)

5.新文科(如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思维培养研究等)

6.教师教育(如UGS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研究、智能教育工具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等)

7.跨学科人才培养(如学科交叉、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学科交叉型”课程建设研究、跨学科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

(二)课程教学改革专题

本专题以“价值引领、能力为本、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聚焦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提升”转型。各专业应立足课堂实践,通过AI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变革等,构建“育人有效度、学习有深度、评价有精度”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改革范式。现面向我校一线教师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1.AI赋能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如智能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基于AI的探究式学习设计等)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如问题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探究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合作式学习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线上自主探究+线下协作研讨”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3.课程学业评价改革(如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学生成长的课程考核与评价设计、多元化过程性课程评价指标的构建等)

(三)项目制教学改革专题

本专题以“实践导向、问题驱动、协同创新”为核心理念,聚焦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科研实践深度融合。通过项目制教学,打破传统学科边界,强化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素养,促进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鼓励教师结合社会需求、学科特色及学生发展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教学项目,探索“做中学、学中创”的教学新范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制教学改革经验。现面向我校一线教师及跨学科教学团队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1.基于行业需求的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实施(如校企合作项目、社会服务实践项目、创新孵化技术转化为教学项目等)

2.项目制学习中的师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如师生角色重构、项目导师制运行模式、跨学科团队协作机制等)

3.项目制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如过程性评价指标设计、成果导向评价方法、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等)

4.项目制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研究(如项目驱动下的双创能力培养、孵化式教学模式探索等)

5.项目制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策略(如学生领导力提升、团队分工优化、自主学习资源开发等)

(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初阳专项

1.拔尖创新人才导师制实施导师制内涵建设;导师在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学术研究素养养成、学术规范与训练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等

2.初阳荣誉课程建设研究结合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较一般课程有更高的深度和广度,提供更高阶的思维和能力训练、更充分的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究机会

3.书院制培养模式设计与特色活动实施书院文化建设;书院内涵建设;书院特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

二、申报条件

1.项目负责人必须为我校在职教职员工,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实施过程中承担实质性工作,为鼓励教师合作研究教学问题,各类项目原则上以团队的形式申报,每个团队不少于3人。

2.每位教师限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1项。目前正在主持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尚未结题者原则上暂缓申报本项目;已获立项的相关项目不得以雷同内容重复申报;鼓励跨学院联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3.申报项目应已具有较好的前期基础,要突出应用性和示范效果,做到研究与实践并举,使项目成果能对我校教学改革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管理与经费支持

(一)专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题、课程教学改革专题、项目制教学改革专题

1.项目建设周期1年(计划于2025年第十四届全员教研活动展示周期间验收);建设经费由教务处和学院共同支持,每项教务处资助5000元,学院配套资助不少于教务处资助经费。

2.学校拟立项专业综合性教学改革专题20项,课程教学改革专题40项,项目制教学改革专题15项。各学院根据项目类别,组织学院层面教改评审立项后择优向教务处推荐,其中专业综合性教学改革专题不超过2课程教学改革专题不超过4项目制教学改革专题具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学院不超过5项,具有校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学院不超过3项,其他学院不超过2教务处组织评审后确定立项结果并发文公布。

3.教学改革项目采取“先立项建设,后验收认定”方式,建设期满后组织验收,验收合格予以认定,不合格的予以淘汰,校将择优编入教学改革与创新案例集。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初阳专项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初阳专项由初阳学院负责并提供经费支持每项资助1万元,研究年限为1年(计划于2025年第十四届全员教研活动展示周期间验收)。

各学院将申报项目汇总后交由初阳学院评审,确定立项结果后交由教务处发文公布,具体立项总数视实际申报项目情况而定。

四、结题要求

1.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由学院组织验收答辩,验收结果报学校备案。

2.项目负责人需公开发表一篇与教学改革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或提供一份典型教改案例。

五、时间安排

(一)专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题、课程教学改革专题、项目制教学改革专题

各学院于321日前,将申报材料(一式一份)汇总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电子文档发送至jxk@zjnu.cn,联系人:杨悦,联系电话:82286772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初阳专项

各学院于321日前,将申报材料(一式一份)汇总至初阳学院,电子文档发送至ayb@zjnu.cn,联系人:安云波,电话82282973


附件: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材料.rar


教务处

20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