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圆满举办
院办 2024-12-08 10

2024年12月6日-7日,由浙江全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承办的智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顺利召开。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北京师范黄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田锋教授浙江全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黄昌勤教授、华为区块链张小军首席战略官华东师范大学金澈清教授浙江大学耿凤基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陈靓影教授科大讯飞北京讯飞研究院李家琦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振亚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宋宇博士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郑忠龙主持

蒋云良与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指出浙江师范大学一贯重视智能教育相关研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智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希望此次研讨能够聚焦智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进行深入探索,研讨智能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与前沿技术动态,进一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力求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接轨

主题报告环节,由十位专家分别作分享报告。

余胜泉作《农村地区教师教学能力智能评测与教学精准辅助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该项目针对农村地区师资结构性失衡、教学能力不足、优质资源短缺等瓶颈问题,聚焦研究“机器智能的教学嵌入”范式与支撑技术,形成集成平台+协同教学模式+教学指导的解决方案对教师进行精准辅助,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教师的教学胜任力。

黄华作《大模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赋能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本次报告旨在全面介绍大模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黄华教授首先介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典型应用案例,然后讲述教育大模型面临的意识形态、偏见歧视等风险与隐患,最后探讨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研发科学合理的教育特色大模型,并展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田锋作《师-机-生复合主体混合增强智慧教育理论、实践与思考报告摘要》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回顾并总结教育技术发展历史,指出教师、学生、机器智能的优势与缺点。田锋教授随后提出师-机-生复合主体混合增强智慧教育理论,介绍了情景理解、智能导学、科学评价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

陈靓影作《人工智能技术增强的孤独症儿童早期教育干预》的主题报告。陈靓影教授指出该研究面向人机交互条件下孤独症儿童教育干预的关键问题,重点突破个性表达,过程干预,效果评估三个方面的技术瓶颈,提升儿童模型的精确性、建立精准的干预机制、提供精细化的评估,实现人机交互技术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干预的智能增强。

张小军作《智慧教育——解决数字化时代下人才短缺的关键》的主题报告。报告表明智慧教育是解决数字化人才短缺的关键,通过教育数据共享,借助智慧教育推进学企人才培养,解决数字化时代人才问题,助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金澈清作《区块链赋能:构建教育公平与透明的新生态》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挑战和应用实践,提出在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当今时代,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可追溯、规则透明等特征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显得尤为关键。

      耿凤基作《计算思维层级加工理论的建构、检验和应用:基于教育神经科学视角》的主题报告。报告显示该研究为通过编程活动培养计算思维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教学与评估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以处理对计算思维认知本质理解不足为教学与评估带来的挑战。

黄振亚作《认知经验启发的引导式教学大模型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将大模型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仍存在推理逻辑不足、学习者理解不足、教学策略不自然等问题,面向教育教学中的答疑辅学场景,讨论引导式教学大模型关键技术,并分享团队的初步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

宋宇作《面向创新人才培养:智能技术与新型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旨在探讨如何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生AI虚拟教研助手和教学助手,探索建立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的创新范式,助力开展规模化、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李家琦作《星火大模型最新进展及教育典型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提出当前以认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分析了从认知大模型到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特性、发展趋势及应用价值,紧接着对科大讯飞研发星火大模型的成果和研发经历进行汇报,最后重点介绍了大模型服务教育的探索经验。

会议期间,与会师生通过提问,与报告讲者互动交流。与会人员围绕智能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探讨与研究,持续探索和实践智能教育的未来,共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赋予教育更多的智慧,开创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