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全员教研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数学学科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立德树人促成长,课程思政入人心”为主题,于11月15日-26日开展系列教研活动,持续两周时间。
听课评课研讨,展示优质课程
本次活动期间,数学学科共推出14节公开课,分为资深教师优课展示和新教师展示课。资深教师的优课展示共4节课,主讲教师每人都有十年以上教龄。此次课程展示,老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让听课老师们直呼过瘾,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倪翔飞老师的《高等代数(一)》课,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贯穿整堂课,让学生更易接受知识点,也无形中展现了课程思政。钱李新老师的《数学分析(三)》课,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数学分析教学方式,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运用雨课堂,当场展示学生课堂作业的答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杨传林老师的《数学分析(一)》课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严谨,讲课深入浅出,让人如沐春风。严葵华老师的《实变函数》从积分的基本思想入手,引出对可测函数的介绍,特别是对Riemann积分和Lebesgue积分的形象比喻将课堂气氛带入了高潮,学生主动性高,将枯燥的数学课上得活而不乱,把课堂思政做得润物细无声。同时十位新教师进行了优课展示,他们进校不足三年,本次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现不足的机会。课后,听课教师集体进行评课研讨,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组织项目答辩,总结教研成果
为有效检验教改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并更好地展示项目研究成果,本次教研活动期间,学院组织开展了校教改项目验收答辩工作。11月26日下午,教改项目答辩在学院20-306、308教室分2场同时举行,学院教学督导担任答辩专家。数学学科11个教改项目负责人汇报了项目研究成果。胡努春、胡海良、陶波、刘智斌、王玲娜五位高数公共课教师为适应疫情常态化下高等数学线上教学需求,分别从不同的模块对高等数学题库建设进行了建设和研究,形成了一大批线上题库;王二小、钱李新两位老师利用海外教学和访学经历,借鉴全球经验对《数学分析》课程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研究;罗婷、范燕老师基于全英文教学和留学生的知识背景对《高等数学》进行预备知识和电子资源利用的研究与实践;严慧芳、罗虎啸老师对《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答辩专家对各项目研究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希望各个项目能够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开设专题报告,传递优秀经验
本次教研活动期间,数学学科邀请了4位专家作专题报告,传递优秀经验。11月22日邀请浙江理工大学高雪芬教授作“一流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专题报告,介绍了课程建设的方法和切入点,为老师们明确了下一步课程建设的目标。11月23日邀请浙江大学陈叔平教授作“教数学基础课的实践与心得”,重点讲述了几门数学基础课的教学该“怎么做”和“怎么想”。11月24日邀请浙江工业大学朱海燕教授作“《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建设”专题报告,通过《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朱教授传递了思政可以无处不在,课堂思政其实可以轻松做好的经验。11月25日邀请宁波大学罗文昌教授作“数学与建模常规教学及竞赛培训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罗文昌教授介绍宁波大学数学建模竞赛取得大满贯采取的各项举措,对数学学科后期建模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开展专题研讨,总结谋划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期间,数学学科开展了2次专题教学研讨。11月19日,开展了优课展示课程总结研讨会,展示优质课的老师和参加听课的老师均分享了参加学科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的心得和体会,通过本次活动发现了很多老师课程教学的亮点,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做法,比如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各种智慧教学手段的运用,问题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学院督导对优课展示活动也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活动的意义,应该坚持开展,同时希望老师们平时上课要像公开课一样对待:立足教材,高于教材;老教师有激情有创新,新教师有成长有进步;对学生要有要求,师生要有互动,教学要有情怀。11月26日,开展了毕业论文专题研讨会,对学院起草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要严格落实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从严把好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关,并就数学学科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模板进行了修订讨论。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扣主题,数学学科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有提高,在整个学科营造了积极投入教学,不断创新提高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