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味道非常甜!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当他看到安放于陈列柜中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就是共产党员精神之甘、信仰之甜的真实写照。
10月13日下午,我院组织学生党支部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教育系列实践活动——走进陈望道故居,品味“信仰的味道”。学生党支部书记鲍旭东、孟铃鑫、叶杭丹、胡爽依老师和学生党员参加了此次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伊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在场老师和学生党员们参观并了解了陈望道先生的成长经历和革命生涯。陈望道先生早年就投身新文化运动,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翻译者,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这些经历让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人筚路蓝缕,不畏艰辛的家国情怀。
参观结束后,全体党员还聆听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学习弘扬陈望道精神》。党课老师通过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渊源、陈望道对建党的重要贡献和陈望道精神品质具体表现三个方面讲解了陈望道先生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以陈望道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风雨无阻、砥砺前行。
党课结束后,全体党员真切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因为信仰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随后在组织员鲍旭东领誓下,全体党员面向党旗,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共产党员需要品尝信仰的味道。只有坚定信仰,坚定目标,才能提起精气神,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不惧前进路上的严峻挑战,才能实现美好的蓝图。
参与此次活动的党员们,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有的深刻,有的透彻,而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党员内心深切的佩服与尊敬。
学习感悟:
这是第二次来到义乌分水塘村参观陈望道先生的故居,再次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甜的不仅仅是蘸了墨汁的粽子,更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陈望道先生为中国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老一辈共产党人身上有我们值得永远学习的精神,这也不断激励我在未来践行作为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方建彬
循着陈望道先生追求真理的脚步,我们来到陈望道先生的故居“寻找初心”。陈望道先生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真理、理想的坚守。我们要始终学习陈望道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担当起时代的使命。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徐娟
一篇《共产党宣言》,便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信仰;一部《辞海》,便使我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得以建立。陈望道先生千秋巨笔绘大道,在这众多光辉事迹的背后,我感受到他对于信仰的执着追求,对于真理的上下求索。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余诗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怀着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陈望道先生用他扎实的语言功底,成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这部旷世巨作。真理之味历久仍浓,赤诚之心坚定不移,陈望道先生的故事给我们所带来的不仅是心灵上的极大震撼,更是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他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做到信仰与忠诚并存,力量与修养共长,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科生第四党支部 宋洁
这是今年第二次来到陈望道故居,再听一遍信仰的味道还是会为望道先生的精神所感动。望道先生的“活着一天就要为党工作一天”为党奋斗一生的精神,生病时仍旧撰写文书的孜孜不倦的坚守精神确实是我们应该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要牢记心中的信仰,跟着党走,坚持奋斗,提高创新意识,敢于承担历史重任,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本科生第四党支部 朱怡祺
有幸参观陈望道故居。曾听闻先生沾着墨汁吃粽子的故事,直到今天亲眼参观过陈先生居住过的地方,才深深地体会到他当年的不易与坚守初心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声音,在现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也应向陈望道先生看齐。不忘初心,沉心静气,将来努力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何彦芳
伴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看到了陈望道先生生活过的地方,看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地,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他的理想由教育兴国到实业兴国,到最后的共产主义,唯一不变的是对祖国的心,直到七十岁高龄他依旧不忘初心。他向我传达了一种精神——不忘初心,这一精神也将不断地激励着我继续走下去,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贾琪
参观过陈望道故居之后,感叹陈望道先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语言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怀着崇敬之心翻译《共产党宣言》,向人们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深入学习陈望道先生为信仰、为真理不懈奋斗的精神,努力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争取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马玉超
故居观光过程中,一尊名为“真理的味道”雕像让我印象深刻。当别人过年走家串户热热闹闹的时候,陈望道先生却在简陋的柴房奋笔疾书,错把墨水当成用来蘸粽子的红糖水,吃完粽子满嘴墨水却仍觉得粽子甜极了。蘸了墨水的粽子固然不甜,甚至还会苦涩,但陈望道先生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坚定追寻他的理想与真理,这才是让他觉得充实、甜蜜的。
身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学习陈望道先生的优秀品质,坚定心中的真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坚定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杨依芸
解说员带领我们参观每一张图片,解读每一段文字,每一处都闪耀着共产党人—陈望道先生的人格魅力。最让我震撼的是陈先生的柴房,看到他一手拿着沾满墨汁的粽子,一手拿着毛笔努力思索,就这样在陋室开始进行《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翻译过程极其艰难,但他从不烦躁和气馁。在如今的世界,如果能像陈先生那样对一件事如此专心致志甚至于甘于寂寞,我想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脑海里还回荡着我们一起在党旗下的誓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将努力向陈先生学习,积极工作,为社会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张小琴
此次初心之行,不仅让我了解望道先生上下求索,探寻大道之行的一生,更是深刻感悟一代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站在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陈望道先生等人的革命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下砥砺前行,为新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周欢
很荣幸今日参观了陈望道故居的党支部,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陈望道,故居陈列着有关他生平事迹的珍贵书籍,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陈望道的成长历程和革命生涯;党课老师给我们开展简单却意义深刻的党课,我们满怀共产党人的自豪感,重温了入党誓词。从参观与学习中感受到了真理的味道、信仰的力量,体会到陈望道先生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执着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邹文婷
在此次初心之行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望道先生的格言:我信仰共产主义终身不变,愿为共产主义贡献我的力量。以及活着一天,就要为党贡献一天。陈老先生在年迈时,也坚持工作,永葆初心,这不由得令我肃然起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明白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仅来源于科学理论,更来源于社会实践,我们应该把理想信念灌注于自己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共产主义信仰在实践中印证。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杨园
通过参观陈望道故居,我认真学习了陈望道先生的生平事迹。陈先生是作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通过参加故居,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重点学习:我们要学习他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们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我们要学习他宽厚待人的胸怀和所具有的人格力量。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韩蓓丽
今天下午,我们数计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去参观陈望道故居。全体人员跟随着讲解员的介绍,瞻仰老一辈革命家的成长历程,通过一段段历史文字、一张张珍贵图片与一件件珍藏实物,重温了陈望道先生工作的历史变迁与生平事迹。我会时刻不忘共产党的艰辛之路、奋斗之路,时刻不忘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历史使命,高举党的旗帜,砥砺奋进。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杨瑞盈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陈望道故居,在陈望道故居中,我们跟随讲解员瞻仰老一辈革命家的成长历程,通过一段段历史文字、一张张珍贵图片与一件件珍藏实物,我们重温了陈望道先生工作的生平事迹。陈望道先生是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著名的爱国人士,杰出的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翻译了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现在陈列在故居展馆玻璃橱窗内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既没有精美装帧,也没有采用优质纸张,但在那个年代它却指引着许多革命者不断前行,让大家真切地感受了信仰的力量。
1920年的春夜,陈望道先生在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里正奋笔疾书,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陈望道应声答道:“够甜,够甜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陈望道先生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墨汁为什么那样甜?这是因为陈望道先生是沉浸在浓烈的共产主义信仰中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就是信仰的味道。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娄瑜
在义乌分水塘村,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而浑然不觉,甚至感觉墨比糖还蛮甜。“信仰的味道”,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信念作出的注脚。共产党员须品“信仰的味道”,只有坚定信仰,坚定目标,才能提起“精气神”,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迎战前进路上的严峻挑战,美好蓝图才能变成现实。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担负责任、牢记使命,传承光大,让爱国精神永放光芒。此次实践活动使我们大家感佩不已,深受教益,久久难忘。
——研究生第五党支部 向阳
作为《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译本的译者,陈望道先生毕生追求教育与知识上的至善至美,在复旦大学的任教期间,他勤勤恳恳,最终桃李满天下。当年蘸墨汁吃粽子的专注,恰恰暗示了他此后一生中对于信仰的执着追求,而这件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我们青年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似乎可以成为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也许,我们更可以说他“为时代立新知,为青年立行则”一腔热血,满腹经纶,让他成为我们心中永不灭的星辰。
——研究生第五党支部 刘海波
于今有幸参观了陈望道先生的故居。先生不怕吃苦的精神,求索真理、教育兴国的理念,深深的感染了我。身为党员,在这次的参观之中,我领略到他‘播撒火种’的精神,这种精神极具力量,鞭策我们传承其风骨,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砥砺前行。
如今想来先生吃了蘸上墨汁的粽子,却总说的甜,不是粽子的甜,而是他在为翻译《共产党宣言》之时,预见到的马克思主义在华夏大地上孕育出的甘甜的果实。
——研究生第五党支部 单玉晨
鲍旭东 张敏霞 杨园/文
鲍旭东 韩蓓丽/图